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小法庭 大作为
——安次法院东沽港法庭多元化解纠纷显成效
辖区诉讼案件呈下降趋势
分享到:
作者:王晓羽  发布时间:2019-08-02 16:38:45 打印 字号: | |

近年来,安次法院东沽港法庭坚持学习借鉴枫桥经验,着力打造新时代廊坊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法庭建设为依托,紧紧围绕一乡一庭六项职能,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和调解员作用,有效借助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无诉讼乡村创建。法庭自成立以来,共调解各类纠纷162件,指导民调20余次,参与社会综合治理78次,组织人民陪审员、调解员培训9次,开展法律宣传和法律咨询226次,收到锦旗29面,表扬信1封,受到辖区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及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截至目前,东沽港镇共有5个村街已达到无诉讼村街标准,辖区内涉诉讼纠纷持续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今年上半年,辖区诉讼案件同比下降15%

一、依靠党委政府,形成创建合力

在无诉讼乡村创建活动中,东沽港法庭坚持服务和服从于稳定大局,着力打造和谐环境,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创建工作开展情况,积极争取支持。当地党委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协调法庭与乡镇、司法所、派出所、村街、基层调解组织等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建立联调联动机制,形成强大合力,有力推动了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今年7月,东沽港法庭被确定为全市法院一乡一庭建设经验交流会唯一的法庭代表发言单位。

二、依托社会平台,多元化解纠纷

东沽港镇位于安次区最南端,是廊坊市环京津产业带的六个重点乡镇之一,东与天津接壤,西与霸州、永清相连,为两省三县交界地。东沽港镇辖区私营企业多、外来人口多,土地、劳务、交通事故等各类纠纷多发频发,当地民风淳朴,老百姓更信任当地德高望重之人为其解决纠纷。东沽港法庭针对辖区特点,在充分发挥法庭人民陪审员和调解员调解作用的基础上,有效依托社会调解平台,多元化解纠纷。一是与镇政府、村街建立联调机制。通过每季一次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工作关系,随时研究把握矛盾纠纷发生的趋势特点,分析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建立法庭工作人员与乡镇、村街调解工作微信群,互通信息,沟通情况,及时指导,化解纠纷。法庭受理诉前纠纷后,工作人员可根据案情及时邀请乡镇部门、村街领导及调解员及时参与纠纷化解工作;同时也可以通过微信工作群对镇政府有关部门、各村街正在解决的纠纷及时了解情况、提前介入,给予专业法律指导,协助化解纠纷。二是与镇司法所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工作同做,成果共享。驻庭陪审员与司法所调解人员实现人力资源高度整合,共同编入调解平台,互通信息,共同开展纠纷调处工作。自法庭成立以来,法庭与司法所共同调处纠纷62起,呈现出强大的工作合力。三是与派出所建立联调机制,优势互补,纠纷同调。充分发挥法庭与派出所职能作用,相互借力,形成合力,创建多元化、立体式、针对性的矛盾化解机制,促进上下协调,左右联动,共同参与。四是充分发挥指导民调职能,与基层调解组织共同做好工作,调处纠纷维护稳定。法庭成立以来,与辖区村街调解组织建立紧密的工作联系,每季组织一次联席会议,并利用以会代训形式及时给予业务指导,日常工作中遇到调解难度大的纠纷及时给予指导,帮助民调组织共同调解纠纷,5年来共指导村街调解组织成功调处各类纠纷50多起。

三、创新三项机制,探索诉调对接

东沽港法庭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调解员对当地情况熟、群众基础好、威望高的优势,积极探索诉调对接新机制。一是诉前劝导机制,法庭陪审员、调解员对存在矛盾隐患的村民进行疏导调解,引导村民暂缓立案,先由法庭进行调解,经调解能够达成协议不要求出具调解书的,由双方当事人签字归档结案。二是诉调对接机制,对达成调解协议要求出具调解书的,由承办人通过诉调对接系统,申请立案庭转正式立案,并出具相关法律文书。三是诉中联调机制,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法官可与人民陪审员开展联合调解,将陪审员的情况熟与法官的业务精有机结合起来,拉近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促成案件调解。

四、加强法律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多年来,东沽港法庭通过法治宣讲、发放宣传资料、入村指导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法治宣传,引导群众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守法,营造恭谦礼让,和睦共助的良好社会氛围。2014年以来,共开展法律宣传和法律咨询226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1000余份,进一步加强创建活动的舆论引导,不断提升群众法治观念,有力地维护了辖区社会和谐稳定,切实把法庭搬到百姓家门口,把服务送到群众的炕头上。在忠实履行法庭职责的基础上,无诉讼乡村创建工作也取得初步成效。

 


 
责任编辑:资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