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安次区法院创新“以案释法”亮实招
分享到:
作者:李茂蕊  发布时间:2017-05-24 17:21:58 打印 字号: | |

 

公民守法,需先懂法;公民懂法,需先普法。安次区法院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多措并举,不断加大以案释法工作力度,着力构建以案释法长效机制,打造全民参与的普法平台,进一步提升普法宣传的实效性和群众参与度,切实提高普法实效,推进法治建设。

开展巡回审判工作,加强判后释法

大力推行“背包法庭”,定期选取有典型教育意义或多发、易发案件到田间地头、村居村委进行公开审理,在老百姓家门口开庭,邀请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旁听,让百姓直观地了解法院审理此类案件的流程与相关法律知识,使法制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扩大巡回办案的社会效果。庭审结束后,主审法官在案件宣判后对当事人不解的法律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答疑解惑,使当事人及旁听群众充分理解法院作出的裁判,大大提高了当事人的服判息诉率。

巧用“互联网+”媒介,打造立体宣传新模式

积极与新闻媒体沟通,发挥典型案例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注重选择身边典型案例、针对性强的案例,引导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立案大厅便民服务台放置《安次法苑》等法制报纸,免费供来院群众阅读;在法院网站开设“法官论坛”和“案例分析”专栏,选取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开通“安次区人民法院”新浪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对关系民生、民情的法律知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宣传,切实讲好“法治故事”,传递“法治好声音”。

发挥典型案例引领作用,推进以案释法

全方位、立体式的“以案释法”普法格局形成后,安次区法院先后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开展法律讲座、现场法律咨询、编印案例读本、创内刊《安次法苑》、发放各类宣传材料等形式,引导市民群众主动参与到普法工作中来。同时,法院干警向区各局、区人大、区政协等各机关单位发放宣传资料15种,包括办理上诉、离婚、交通事故等应提交的各种材料、法治宣传教育手册以及由法院编写印制的15个典型案例小册子,采用了通俗易懂的法制故事向公众开展普法宣传,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取得了较好的法律宣传效果,法治氛围也逐渐浓厚起来。

创新形式 引导全民争当“普法员”

5年分阶段分层次,在全院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市场、进社区、进工地、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即以“巡回法庭进农村、调解进社区、送法进企业”为基础,向外延伸审判服务职能铺展至送法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进市场、进单位。2017年,安次区法院又提出“商事审判进园区、民事调解进社区、刑事审判进校区”的普法工作思路,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法官送法进企业,共筑平安“新防线”。为帮助企业克服在金融危机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难题,安次区法院坚持定期到富智康、富强、青啤等辖区重点企业调研走访,根据企业司法需求,安次区法院与辖区15个企业建立法律服务联系点,帮助企业审查业务合同,培训企业管理人员640人次,有效提升了企业依法经营动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二是女子宣讲团法治宣讲“照亮”企业。院党组成员与区检察院女检察官及女律师组成“木兰有约”法治宣讲团,进入廊坊市富智康精密电子有限公司给200余名公司员工送去了一场围绕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妇女婚姻家庭财产权益保护”为主题的法治宣讲活动,受到了企业员工的普遍好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法制教育进校园,法官“以法护航”。少年庭法官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将法制教育引入学校和社区,先后到区属中小学校讲授法制教育课20余次、树立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工作齐抓共管的氛围。为进一步净化社会环境,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安次区法院又先后在园区、市场、乡镇公开宣判5次,受教育群众达累计达5余人。

四是三庭联合,“以案释法”进乡村。安次区法院仇庄法庭、杨税务法庭、调河头法庭三庭联合出动,向每个乡镇推出十个村街,发放联系卡,聘请特邀调解员,积极开展送法进村活动。通过扩大宣传造势、引导各方参与,传播法治力量“沁民心”,在全区树立“以案释法”普法活动,在社会上初步形成了人人争当普法员的风气。

责任编辑:安次区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