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案件时讯
古玩行当骗术多 无良商家顾托推销终败露
分享到:
作者:王晓羽  发布时间:2016-04-07 10:11:48 打印 字号: | |
  几百块钱的工艺赝品,经能够“辨识古玩真伪”的托儿的“经验鉴定”,摇身一变竟能以接近十倍甚至更高的价格出卖。近日,安次区法院公开审理了此件 “假古玩”诈骗案。

  2014年6月以来,廊坊陈某以能辨认古董瓷器真伪,且认识知名专家马某为名,介绍被害人张某、周某、吴某先后多次从齐某、吕某等人手中购买假文物瓷器,经廊坊市安次区价格认证中心鉴定,假文物瓷器共计价值人民币12570元,经陈某虚假介绍推销后总计获得销售额人民币95000元,陈某从中获得提成人民币15800元。

案发后,被告人齐某主动将假文物货款全部退还给被害人张某、周某,二被害人表示谅解。

  安次区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陈某、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工艺品冒充古董,合伙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被告人齐某提供工艺品瓷器,由被告人陈某做虚假推销,并从中获得销售款提成。二被告人系共同作案,均积极主动,均系主犯。被告人陈某、齐某当庭自愿认罪,且案发后被告人齐某积极退还二被害人货款,并取得被害人谅解,可从轻处罚。法院依法判处被告人陈某犯诈骗罪有期徒刑三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0元;判处被告人齐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0元。

  如今,古玩、字画等藏品正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古玩文物交易也日趋红火。很多外行人士也想进行收藏投资。一般情况下,古玩诈骗技俩主要有这样两招:一是在鉴定书上做文章;二是找“托儿”一起编造谎言,骗取信任。在赝品充斥的古董交易市场,人们辩别真假的办法主要是靠眼力,也就是经验判断。在这里提醒广大收藏爱好者们,在收藏过程中要擦亮眼睛,理智收藏,不要抱着通过古玩很快升值发财的心理轻听轻信不良商家的蛊惑,让那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同时,也正告古董市场中的不法分子们,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切勿心存侥幸害人害己。
责任编辑:王晓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