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次区人民法院积极响应并贯彻落实全国法院司法公开工作推进会会议精神,认真谋划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加强诉讼无忧网站基础信息建设,把司法公开作为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的有力措举,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平立公信,以公信树权威,不断提升司法公开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努力实现阳光司法,使司法公开工作逐步走上了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一、努力推进审判流程信息全面公开。
以我院网站为基础平台,通过手机短信、电话语音系统、微博、微信等技术手段,为公众和当事人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司法服务,同时对于案件的立案、庭审、调解、宣判等诉讼过程,都依法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今年共向社会公开案件信息3624件。在我院网站上,设置“司法公开”专栏,紧紧围绕司法公开宣传活动,撰写文章,全力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各庭室通过宣传院典型事迹、活动等总结推广经验,并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在推进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平台建设的同时,我院审判流程案件归档的归档率已达79.54%,共计2231件。同时我院还开发完善统一的审判流程查询系统,方便当事人查询案件的进展情况,增加审判工作透明度,更好的贯彻落实了司法公开。
为减轻当事人讼累,切实提升工作效率,我院大力推进诉讼档案电子化工程,以视频、音频、图文、微博等方式积极创新庭审公开方式,及时公开庭审过程。截止到今年12月中旬,我院电子卷宗已结案件制作率为82%,共计2344件。共建立7套高清数字法庭并在院官网累计发表400余条微博。在庭审直播案件中,刑事案件庭审直播共计105件,进展较好;民事案件庭审直播共计16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我院庭审直播案件超额完成共计121件。大力加强数字法庭建设,对庭审活动全程进行同步录音录像,不仅逐步实现了“每庭必录”,也方便了当事人依法查阅。
在我院立案大厅上方的LED显示屏上滚动显示立案、审判、执行的审判流程,以及近期开庭审理案件的开庭时间、开庭地点、承办法官、合议庭组成成员、书记员等开庭信息,是为了使当事人明确在什么阶段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让当事人了解到我院的工作人员在什么时间必须完成哪些工作,同时也让当事人在诉讼中知晓哪些权利是自己的合法权利。
我院定期开展的“法院开放日”活动,让社会各个群体对司法、法院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了解。每月印制《刑事案件排期表》、《民事重大案件排期表》,根据案件实际情况邀请人民陪审员参加庭审,听取对庭审活动及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我院还定期定量编订《安次法院信息》共计47期,在发往本院各党组成员及各庭室队的同时,还向上级法院、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法委等主要机关单位报送院内典型事迹、案件信息、审判执行工作情况等。积极运用我院法院网、新浪微博、监督电话、传真等科技手段及时向社会公开审判、执行工作和典型案件情况,并及时回应社会关注。
二、努力推进裁判文书信息全面公开。
裁判文书是法院审判工作的最终产品,也是承载全部诉讼活动的重要载体。我院各业务庭室一对一地组织法官们认真学习规范的裁判文书格式,及时学习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努力提高文书制作水平。深刻理解裁判文书公开的意义、原则,正确处理保障公众知情权与维护公民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之间的关系。增强责任意识,严把格式、文字、数据质量关,坚决杜绝出现低级错误的裁判文书。
严格把控文书审核关,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对不宜上网公开裁判文书的案件,要提出申请、阐明理由,层报庭长、主管院长审批,审管办备案。对上网公开的裁判文书质量承办法官和合议庭负直接责任,庭长、主管院长负审查把关责任。坚持每月的定期评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强化考核奖惩,把文书制作水平作为年终考核奖惩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对司法裁判的社会监督,促进公正司法。
对依法可以公开的裁判文书在院门户网站上全部公开,做到敢于公开、自觉接受外部监督,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打破固体思维。今年我院共完成裁判文书上网592件,通过推动裁判文书上网,形成倒逼机制,一方面提高了文书质量,加强了裁判说理,进一步提升了法官的司法技能和业务素养;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公众对裁判文书的阅读、增进对裁判文书的理解,从根本上确保法律的正确统一适用,维护了司法裁判的权威。
三、努力推进执行信息全面公开。
执行信息是法院在执行案件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信息,体现法院执行裁决权和执行实施权的运行状况。我院建立统一的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开发执行信息短信发送平台,完善执行信息查询系统,今年共向社会公开执行信息481件。通过公开执行信息,方便当事人随时查询、了解执行案件的进展情况,为各类征信系统提供科学、准确、全面的信息,让公众和当事人及时了解到我院为实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所采取的执行措施,切实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努力争取群众对我院执行工作的理解。我院将执行实施权的运行过程作为执行公开的核心内容,充分发挥执行公开的防腐功能,全力促进“执行难”问题的进一步解决。
我院利用电子显示屏、公告宣传栏、友情提示牌、宣传册、报刊、网络等平台,告知新收执行案件的执行流程、执行期限、当事人、承办人、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执行措施、结案方式及原因等情况,依法公开执行过程,推进执行工作信息化、规范化、透明化。为更好地开展执行工作,我院还为执行干警们配备录音、现场执法记录仪等设备,将执行现场以音频、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及时存档。允许当事人依法随时查阅执行卷宗,查询相关执行信息,了解执行人员所做的工作以及执行的进展。
同时,加强与新闻媒体、金融、税务等部门的合作与信息共享,并对如何更好、更快地合作提出了具体的措施方案。在我院已经实现对失信被执行人员信息外网公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执行信息公开平台与社会诚信体系对接,我院正分批次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失信惩戒,目前已公开“老赖”87人、法人单位11个。通过执行信息公开平台与征信系统的互联互通,推进失信惩戒机制建设,促进了社会诚信建设。
三大平台建设是我院深化司法公开的一项重大举措。为进一步规范司法权力运行,增强司法透明度,提高司法公信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更直观地了解法院工作,关注社会热点、难点案件的审理,营造出公正廉洁执法的良好氛围,我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要求,以“天平工程”建设为基本载体,努力实现三大平台的一体建设和整体推进,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深化司法公开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推动了安次区人民法院“阳光司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