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安次法院坚持以人为本的司法理念,以创建服务型机关为出发点,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将便民举措落到实处,打造星级司法服务,为辖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本着方便当事人诉讼的原则,全面做好立案工作。开设诉讼绿色通道,充分发挥“989”天平热线的便民服务职能,热情接待群众,自热线开通以来已为2400多名当事人提供诉讼指导、法律咨询、进行诉讼风险提示等。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依法实行诉讼费减、缓、免,确保老百姓打得起官司,今年以来,已为经济困难当事人减、缓、免诉讼费25万余元。实行节假日预约立案,对一些在正常工作时间无法立案的当事人,可以预约在节假日立案,目前已为十余名当事人假日立案。对行动不便的当事人实行上门立案,方便当事人诉讼。提高办事效率,对案情简单无需汇报的案件做到当时立案;对案情复杂需要汇报的案件做到3日内立案。
二是关注民生,全面做好各项审判工作,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开通诉讼直通车,对涉及农民工、下岗职工、城镇、农村特困人口等民商案件实行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调判、优先执行。实行巡回审判制度,对当事人行动不便的案件采取上门开庭的审理方式,对一些具有特殊影响的离婚、赡养、继承、相邻关系等案件采取到案发地开庭的审理方式。安次法院于2012年成立了未成年人综合审判庭,积极研究探索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点和规律,至今共审结该类案件15件,由于未成年犯罪案件的复杂敏感性,审判人员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努力做好家庭、学校、单位等有利于未成年人改造的基础环境工作,给青少年案犯创造更多改过自新的机会。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调解理念,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赢。安次法院女子调解庭自成立以来,以其独特的调解魅力、温馨和谐的调解氛围、灵活多样的调解方法优质高效地调结了1000余件案件,所结案件均做到了无反悔、无申诉、无上访,达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该庭庭长李晓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切的爱民情怀耐心、细心处理每一起案件,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在调入女子调解庭工作以来,调解率始终保持90%以上,曾获得“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省优秀法官”和“十佳亲民法官”等多项荣誉。在做好诉讼调解工作的同时,女子调解庭积极指导调解志愿者协会的调解工作,建立健全源头预防、诉调对接、形势研判、联席会议、经验交流等多项工作制度。通过情况通报、定期集中培训等形式,强化与协会及民调组织的工作联系,努力研究诉调对接的新机制,充分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力促社会矛盾及时、有效地得到化解,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当事人满意率达到100%。
四是建立人性化的执行机制。对申请执行人为特困群体的,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案件的执行力度,使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对被执行人为特困群体的,要在保障其基本生活条件的前提下采取较为灵活的执行措施;对双方均为特困群体的,通过建立完善司法救济制度,启动社会力量解决申请执行人的生活困难。同时协调政府尽力落实对合法权益无法实现的申请执行人的救助措施。用细心、耐心、热心、贴心的司法服务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赢得社会公信。
五是深入开展“一千五百三个十”活动,走出去主动为民服务。继去年圆满完成了“五百一千”司法为民活动,安次法院今年制定了“一千五百三个十”活动,即“走访1000名当事人;选择100件典型案件下基层就地审理、选择100件合适案件进行网上庭审直播、确定辖区100个企业作为法律服务联系点、深入100个百姓家庭了解法律需求、为当事人办100件好事实事;选择辖区10所中小学校、10个社区、10家重点企业,上法制课、就案讲法,送法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目前,安次法;院已经走访当事人600余人,巡回审判案件66件,网上庭审直播13件,确定100家企业为联系点,开展送法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30次。通过开展“五百一千三个十”活动,在走访企业和当事人的过程中,使全体干警不断增强群众意识和群众观念,提高司法为民的自觉性,通过选择典型案件进行网上直播和下基层就地审判,将审判工作主动置于人民群众和社会广泛的监督之下,不断提高严格执法的意识,提高执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