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基层法院
铿锵玫瑰 情系天平
——记安次区人民法院的女法官们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1-03-22 10:37:24 打印 字号: | |
  美丽的容颜让人赏心悦目,美丽的心灵能让人肃然起敬。在安次区法院有这样一群女法官,她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在法官这个平凡而又神圣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用汗水和智慧守护着百姓的和谐和安宁,传递着法律的尊严和温暖,她们无怨无悔地把青春和满腔热忱奉献给自己热爱的审判事业。

  安次区法院现有女法官21名,全部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的7人,担任院、庭级领导干部的16人,其中班子成员4人。提起这些女法官,在全市法院和全区政法系统无不让人竖起大拇指:占全院人数不到30%的女法官,优质高效地审结了全院50%的案件,且做到调解率高、服判息诉率高、当事人满意率高,上诉率低、发回重审改判率低、上访率低。近三年来,先后有30人次受到省、市、区级表彰,她们中有全省优秀法官、全市巾帼十杰、全市十佳法官、全区政法系统先进个人……

           一心为民的女院长

  凡是和马甄红打过交道的人都有这样的评价:说话干净利落,办事雷厉风行,为人坦坦荡荡。“要么不办案,案件一旦接手,就必须尽心尽力,负责到底。”这是副院长马甄红经常和干警讲的一句话,也是她多年来养成的工作作风。作为分管执行工作的副院长,她在当事人眼里是“铁面法官”,在危困群众眼里是“亲民使者”,在亲友同事眼里是“拼命三郎”。她先后被授予全省法院岗位能手、全市奥运安保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去年7月,家住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某村66岁的闵某来到安次法院反映执行问题,马甄红接待了他,耐心地听老人讲述了案件经过。早在1991年10月闵某经人介绍卖给在我区居住的马某178只羊,8390元购羊款马某分文未付。闵某1996年初申请执行,执行过程中,因被执行人马某下落不明,该案中止执行。后闵某和他的儿子多次来廊坊查询马某下落,都没有线索,案件执行陷入僵局至今。十多年的时间里,一想起这事,闵某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当得知老人来廊坊后因没钱住宿,有时就睡在大街上的情况后,马甄红耐心安慰他:“老人家,别着急,您的案子时间是长了些,但您放心,为老百姓办案是我们的职责,案子再难查,我们也会努力帮您找回这笔钱。”随后,她带领执行干警多次到公安机关、马某老家的村委会等地查询,终于查到了马某在我市居住的线索。可马某因患病已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经济困难,其妻子杨某同意向儿女借钱还账,只凑了4000元,无力支付剩余款项。马甄红没有放弃,又通过其他线索经多次调查,查到被执行人有一笔11800元的生效债权未执结,马甄红果断将该笔债权执结,后马某主动来到我院,还清了欠闵某的购羊款,至此这起历经18年的“羊官司”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爱岗敬业的多面手

  邓云华现任安次法院副院长,她以勤恳、敬业、上进而著称,被干警们誉为行得正、拿得起、干得棒的好院长。追求卓越与完美是她的人生信条,“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邓云华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1989年,邓云华调到安次法院工作。她一路从书记员、助审员到审判员、副庭长,再到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副院长,始终怀着对审判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在每个岗位上都全身心地投入并努力做得更好。

  作为法官的她曾是院里的办案能手,审结的案件调解率达85%以上,且无上访申诉、调解无反复、判决无发回改判。同时她还结合审判实践,积极撰写论文或案例,她写的《论书记员单独序列之可行》一文获得省高级法院第二届调研成果暨学术研讨会二等获,三篇案例被最高法院《人民法院案例选》采用。作为办公室主任的她,面对办公室点多、面广、琐碎的实际问题,勇挑重担,用很短的时间将全院的上下协调、后勤服务、信息宣传、调研统计、车辆管理等等工作理顺,无论事情大小都亲自过问,甚至亲自完成。作为一名女同志,年幼的儿子和繁重的家务时常困扰着她,但院里有大批急需处理的日常事务,唯一的选择就是舍小家顾大家。她早来晚走,加班加点,先后规范和制定了关于财务、采买、公章管理、档案查询、车辆、信息、宣传、调研等十几项制度,使办公室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真正发挥了办公室的协调、服务、纽带的作用。在她的带领下,我院信息工作连年受到省高级法院表彰,院办公室荣获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连年被区委评为先进集体。作为副院长的她,负责组织筹建的安次区调解志愿者协会受到了上级党委、法院领导以及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分管的女子调解庭已经成为我院调解工作的龙头和旗帜,审管工作被评为全市法院审判管理先进单位。她本人被市中级法院评为“十佳法官”、“办案能手”,并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被安次区委评为政法工作先进个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巾帼十杰。

善打硬仗的女执行局长

  “只要是用心干、用脑干、用力干,就没有办不好的案子、化解不了的矛盾。”说这句话的是安次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长邓慧芳。邓慧芳从事审判工作23年,先后被最高法院评为“全国立案信访工作先进个人”,被省高级法院评为“优秀女法官”,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在荣誉面前,她反复告诫自己,荣誉是党和人民给的,只有为人民多做工作的责任,而没有享受和索取的权利。

  她带领执行干警充分发扬拼搏进取的工作精神,规范执行行为,完善执行制度,切实解决执行难题。同时,率先垂范、亲自办案,2010年5月,邓慧芳执结了一起返还房产纠纷案,该案申请执行人刘某、赵某依据法院判决书申请法院强制执行金某返还房产。申请人刘某、赵某都是七十多岁老人,其中一个瘫痪在床,且与金某有亲属关系。执行中,邓慧芳考虑到此案的实际情况,从亲情入手,邀请“夕阳红”调解队和当事人所在居委会先后20多次给当事人做思想工作,甚至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终于使金某由最初的不理解、抵触、规避到后来的理解、支持、履行法律义务。

           锐意进取的业务尖兵

  和安次法院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郑健仿工作过的同事都有一个突出感受,那就是她那种勤奋钻研业务知识,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专家型”法官是大家送给她的称号。1992 年,她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走进了安次法院,“科班”出身和全院最高学历的她没有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期待,2005年开始她担任民三庭庭长,主要办理各类新类型、首例、重大复杂、疑难或上级法院交办的案件。观摩过她庭审的同志,无不留有深刻的印象:对当事人争议焦点的归纳准确,审判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庭审过程层次鲜明,重点突出,用语规范,庭审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这一切无不渗透着她的心血与汗水和对工作所倾注的热情。她所审结的案件可以称得上是件件精品。在做好审判工作的同时,她挤时间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学位。郑建仿深知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审判质量。在被提拔为院政治处主任后,她对全院教育培训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完善,制订了详尽的业务学习制度,定期聘请政法大学教授等为干警进行业务培训,并不定期举行新法规学习交流会、典型案件分析会、疑难案件讨论会,全院以学为荣蔚然成风,良好的业务素质为案件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我院的案件质量日益提高。

           胜似亲人的亲民法官

  她被誉为“百姓的贴心人,人民的好法官”,她用和风细雨般的调解工作使一个又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破镜重圆,使一对又一对反目的合作伙伴重修和好……她把热情献给了审判事业,用实际行动描绘着“人民满意”的美丽画卷。她——就是安次区法院调解庭庭长李晓芳。15年前,李晓芳进入安次法院工作,一位老法官语重心长地对她说“想当一名好法官,先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十几年来,这句话时时萦绕在她的耳边,激励着她,她所办理的近2000 件案件中没有一名当事人上访缠诉,也从来没有人对她投诉过。

  2008年,她办理了一起借款纠纷案件,被告王某是个老太太,多年前在街道办厂时向原告某商业银行贷款三十余万元,一直未还。如今,被告年龄已高,行动不便,为了查清案情,李晓芳先后三十几次骑着自行车去找王老太太了解案情、做思想工作,没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家来法院一次,同时多次到某商业银行了解情况。她的认真和执着感动了王某,同意尽快还款。有一天,老人拿出两沓钱给她说:“这么长时间你为我的案子这么奔波,这些钱是我的心意,感谢你这么尽心尽力的办案”,李晓芳非常清楚老人是诚心诚意的,婉言谢绝不成,就在离开时,她把钱扔在老人的脚下就跑了。对于商业银行的调解工作更是难做,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李晓芳打听到他们行长的电话,她多次给这个行长打电话,行长都称没有时间。12月的一天,天很冷刮着风,李晓芳正走在下班的路上,这个行长打来电话,为了不错失调解的机会,她索性就站在寒风中和这个行长谈了半个小时,最后银行接受了调解方案,双方都很满意。王老太太感动地说:“小芳,都说你这人不错,我信了,人正心正,没喝过我一口水呀!”十几年来,李晓芳把耐心、爱心、成心、细心带给了当事人,赢得了百姓对法官的信任、对法院的信任。她先后荣获安次区首届十佳道德模范、全区十佳业务标兵等称号,她所在的女子调解庭被省高院荣记集体一等功、集体二等功,被省妇女“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和省妇联授予“巾帼文明岗”称号,被省妇联推荐参选全国巾帼文明岗。

  这些女法官只是安次法院女法官群体的一个缩影,她们深知工作需要就是命令,当事人和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就能看到她们的身影。她们用单薄的肩膀撑起维权护法的天平,以刚柔并济的性格面对法与情的考验,把真诚无私的爱心奉献给社会和百姓。她们用不怕危险、不辞辛劳、不趋功名、不吝付出的精神,将平凡的工作打造成闪光的事业!
责任编辑:安次区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