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次区法院主动置身“三位一体”大调解体系建设,在做好司法调解工作的同时,准确把握职能定位,创新工作思路,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探索诉内外有机结合的纠纷解决方式,注重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的有机结合,建立多元化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弹好社会矛盾化解的协奏曲,社会效果初步显现。
——努力搭建平台。一是给民间“调解能手”名分。该院在原有诉讼联络员的基础上,在全区确定80名成员,作为特邀诉讼调解员,通过邀请参与调解、委托独立调解等方式,让他们参与到司法调解中来。被辖区群众叫做“聊警”的许玉静、对辖区千户家庭情况了如指掌的居委会主任伊秋玲等一大批民间调解能手都是该院特邀诉讼调解员,他们每年参与调解成功的案件达百件以上。二是让民间调解组织更规范。安次区“夕阳红”宣传队是一支享誉全国的社区志愿服务队伍,2008年,在市区领导的关心下,该院把这支队伍重新整合,成立了拥有1080名队员的“夕阳红”社区志愿调解队,并在辖区各个社区设立调解办公室,该院定期与他们沟通情况,提供培训,两年多时间,调解队解决各类社区纠纷500多件,化解信访隐患60余起,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三是让各类调解组织上档升级。今年,在市区两级政法委和中院的深切关怀下,结合中政委“三项重点工作”的落实,该院将全区人民调解组织与行政调解组织进一步整合,组建了安次区调解志愿者协会。协会包括50名个人会员和劳资纠纷、房屋拆迁纠纷、医患纠纷、消费权益纠纷、“夕阳红”社区纠纷5个调解分会,法院是协会的业务指导部门。协会制定了章程,明确了主要职责任务,并经民政部门审查登记,成为合法的社团机构,逐步建立起了源头预防、诉调对接、形势研判、联席会议、经验交流等项工作制度,真正成为覆盖全区的“三位一体”大调解平台。
——强化培训指导。一方面抓好指导网络建设。该院专门成立了法院指导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由女子调解庭负责与调解志愿者协会的日常联系及业务指导,并将所有会员分组由各业务庭对口联系指导,通过情况通报、定期集中培训等形式,强化了法院与协会及民调组织的工作联系。另一方面强化业务指导。通过集中办班系统指导、巡回办案具体指导、旁听庭审观摩指导、疑难案例分析指导、电话沟通随机指导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各类调解组织的培训和指导力度。去年以来,该院组织不同规模的调解员培训28次,累计参训人数3000人次,有效提高了志愿调解会员依法调解的能力。区调解志愿者协会成立以来,成功调解各类纠纷330多起。
——树立人民调解权威。今年以来,按照上级法院的要求,该院积极开展了对人民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工作的探索与尝试,确定专门机构对经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或者其他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调解达成的协议,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依法进行审查,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调解协议及时出具司法确认决定书,赋予其法律效力,一方面将人民调解纳入司法管理轨道,另一方面也有效地维护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工作秩序和权威,同时有效地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截止目前,我院共审查非诉调解协议18份,对16份合法民间调解协议进行依法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