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矛盾化解是今年党中央提出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近年来,安次区法院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加强诉讼调解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实行委托调解、邀请调解、协助调解制度,全力构建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2008年的7月,在安次区法院的指导下,来自全区3个街办处的22个社区,共有队员1280人的安次区法院“夕阳红”社区纠纷志愿调解队正式成立。在法院、“夕阳红”活动中心、南苑社区、南大街社区和永兴社区设立了“夕阳红”队员的调解办公室,有桌有椅、有规章制度,为“夕阳红”这支志愿调解队伍构建起一个服务和谐社会的新平台。今年10月,调解队经民政局审批正式更名为廊坊市安次区调解志愿者协会“夕阳红”分会。
如果把政府职能部门比作化解矛盾的“大医院”,调解队就应该是“社区门诊”。在安次区法院的指导下,调解队帮助社区居民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看好了大量的“头疼脑热的小病”, 两年多的时间里,解决各类纠纷500多件。没让“小病”转成“大病”,没让一些鸡毛蒜皮的小纠纷酿成大事故,靠的是什么呢?
一靠“挂号、出诊快”。同“大医院”比,在这个“社区门诊”是“大夫给病人挂号”。这1000多名队员每人都是他们住的小区、胡同、街道的矛盾纠纷信息员,都是邻里街坊的“家庭医生”。谁家有了矛盾,闹起了纠纷,有了“小病儿”,队员就第一时间帮助“挂了号、出了诊”,因为“病情”发现的早,让这些“小病”还没发作就治好了。一次晨练的时候,听南苑小区队员说,她们小区的李大妈与儿媳因家务事有了矛盾,经常争吵,现在谁也不理谁了。调解队的几个老姐妹晨练完了就去了李大妈家,通过聊家常的方式找到了矛盾的根儿在哪,然后几个人分工,在婆媳之间反复说和,大到和谐社会创建小到家和万事兴的道理,从相互包容到换位思考,一上午的时间终于使婆婆与儿媳消除了误会,如今,李大妈家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和睦。
二靠“巡诊、门诊多”。同“大医院”比,这个“社区门诊”是“大夫找病人,门诊就设在病人身边”。调解队的队员们做调解可不只是坐在调解室里等人找,她们走到哪里就调到哪里,把没事当有事,小事当大事。晨练场、买菜路上、居民家中都是她们化解纠纷的场所。只要她们听到哪家有矛盾,看到哪里有纠纷,那就成了她们的“调解室”了。今年8月份的一天下午,富强小区的一位租户和房东发生了争执,竟然动起刀来。调解队的队员陈大妈正赶上,她通知队里后赶紧入户化解。原来,双方就是因为租房合同未写明楼道照明灯电费该由谁交,所以两人都坚决不交这10元公摊电费。陈大妈温和耐心地劝解他们互让一步,可两个人就是各说各的理,这样从下午2点一直调到晚上8点多了,看到陈老太太为他们的事晚饭都误了,真情打动了他们,两人觉得十分不好意思,争着向我们的队员道歉,争着交钱,事情也就解决了。
三靠“化验、处方准”。同“大医院”比,这个“社区门诊”不仅自己有“专家”,还可以根据“病情”需要请各方面的“专家会诊”,找到病根儿,开对处方,治好病。如今,来自政法部门、妇联、街道等单位退休老领导、老干部及社区居委会、调委会干部,这些“专家”调解员在调解队占了近四成。今年1月,东辛庄村的信某父亲有脑溢血后遗症,妻子杨某又突然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瘫痪在床,失去工作,还欠了几万元的治病钱,信某靠打工每月才挣1000多块钱,家庭生活的困难致使夫妻俩争吵不断,杨某甚至有了轻生的想法。为了解决这个不幸家庭的矛盾,调解队召集了在民政、卫生等部门退休的队员,邀请了区卫生局、民政局、办事处和街道居委会的领导,在安次区法院调解庭法官的指导下,先后进行了8次“会诊”,终于找了解决矛盾的办法。他们帮助杨某在街办处补上了一份农村合作医疗,为她在民政局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今年3月24日,安次区法院调解庭的法官和卫生局等几家单位同我们一起看望了杨某,为她送上5000元的现金及慰问品。杨某激动地说:“以前自己还能自食其力,如今感到只能成为亲人的负担。可是大家这么关心我,我一定要坚强起来,和丈夫携手渡过难关!”
四靠“勤学,医术高”。“打铁必须自身硬”,大夫治病救人靠的是医术高,志愿调解队化解矛盾纠纷必须掌握政策法规。为此,她们克服了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的困难,坚持每天晨练休息的时间,学习三级党报和婚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安次法院调解庭的法官们每周和他们联络、每月到社区调解办公室、到调解队走访,给他们上法律培训课,更让她们调解水平越来越高。从过去只能处理简单的家庭、邻里纠纷到现在能调解一些继承、拆迁补偿、物业管理等复杂的纠纷了。家住南大街社区的商某因开发商将其水管弄破,跑了100多吨水,因交水费及滞纳金的事和自来水公司发生纠纷,到法院起诉。法院调解庭的法官知道调解队有几个队员是商某的邻居,就委托他们解决这个事。法官帮她们分析,找出了解决纠纷的关键就是开发商,于是几位队员找到了开发商,讲明是由于他的失误造成了商某的损失,于情于理,增加的水费都应由他来给。后来又将商某、开发商及自来水公司叫到一起,经过十多次协商,开发商自愿交纳了增加的水费及滞纳金,并将破损水管接好。这起纠纷得以圆满解决。“像这么复杂的纠纷,如今我们调成了两百多件,法院指导的作用太大了!”调解队队长孙玉兰高兴地说道。
如今,随着廊坊市安次区调解志愿者协会“夕阳红”分会的正式成立,老大妈们的干劲儿更足了。现任“夕阳红”分会会长的孙玉兰自豪地说:“有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法院这个“娘家人”的精心指导,我们这1200多名年过半百的老姐妹下定决心,用实际行动为打造和谐安次、幸福廊坊再立新功,用实际行动描绘出更美的“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