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誓为天平增光彩
——安次区人民法院女法官风采之四
分享到:
作者:任增军  发布时间:2010-07-28 10:22:50 打印 字号: | |

    美丽的容颜能让人赏心悦目,而美丽的心灵却会叫人肃然起敬。在安次区人民法院有这样一个女法官群体,若是融入茫茫人海,也许会普通得认不出她们来,可是每一个接触过她们的人都觉得她们和蔼可亲得像姐姐、像亲人,都会为她们的那一份真、一份善、一份爱而感动。她们没有感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更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在法官这个平凡而又神圣的工作岗位上,她们用辛勤的汗水和深挚的智慧向人们诠释着法律的公平,维护着社会正义,递着法律的尊严和温暖。她们如痴无悔的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自己所钟爱的审判事业,把让人民满意根植于心中,用一言一行践行为天平增光添彩的誓言。

善打硬仗的女执行局长

    “只要是用心干、用脑干、用力干,就没有调不成的案子,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说这句话的是我院党组成员、执行局长邓慧芳。

    邓慧芳从事审判工作23年,1987年在固安县法院工作,曾任书记员、助审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执行局副局长。2005年4月调入安次区法院,被分配到民一庭任副庭长,2007年任女子调解庭庭长,2009年任党组成员、执行局长。二十多年来,她凭着过硬的政治素质,精湛的法律功底,娴熟的审判经验,扎实勤奋的工作作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留下了对审判事业执著追求的坚实足迹。她在审理案件过程中,站的高,看的远,处处以大局利益为重,以司法为民为宗旨,使每一件案件的审结都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她先后被最高法院评为“全国立案信访工作先进个人”,被河北省高级法院评为“优秀女法官”,被廊坊市委政法委评为“十佳政法干警”,被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十佳法官”等,并多次受到县、区、院的表彰,她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在荣誉面前,她反复告诫自己,荣誉是党和人民给的,只有为人民多做工作的责任,而没有享受和索取的权利。

    从进入法院工作的第一天起,邓慧芳就把工作当成一种责任,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在艰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她主动请战,舍得付出,换来了领导、同事的认可,得到了当事人的称赞。2007年开始,担任女子调解庭庭长的她主动向院领导请命,承担起全院大部分诉外案件的调解任务。此类案件有的因为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规定或规定不明确,在适用法律方面有一定困难;有的因为案情复杂,当事人之间情绪严重对立,到法院起诉前多次找过相关部门反映问题,并且政策性较强不是单靠法院一家就能解决的了。

    如原告褚某诉河北某集团房地产开发公司赔偿纠纷一案,褚某为某村村民,承包了2.7亩口粮田,多年来在土地上做了较大投资,种植了经济树木,建起了蔬菜大棚。2007年的某天,被告将原告0.8亩的大棚及树木铲为平地,并称这地的所有权早已属于被告,原告地上物的赔偿及土地的补偿应由被告所在的村委会负责,被告与村委会有协议,被告只对村委会负责,各种补偿款已经交到村委会。原告多次找到村委会,因补偿数额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又多次找到区委及政府部门,仍未果。后原告多次进京上访。2008年1月底,在北京两位律师的支持下,原告到我院起诉,要求被告某房地产公司赔偿侵权经济损失58万元。主办此案的邓慧芳仔细分析案情后发现,这个案子从表面上看是侵权纠纷,本质上是因房地产开发引起的赔偿补偿问题。如果驳回起诉,合法不合情,后果会引起上访上诉,甚至造成群体访,且当时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为此,她多次将此案的案情及后果向区委领导汇报,并同房地产开发商,村委会,乡政府十余次研究调解方案;她从原告的心理出发,以尊重事实、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多次找到原告谈心,从不同角度做原告的心理疏导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共同支持下,历经一个多月的大量调解工作,被告开发商和村委会共同补偿原告十几万元损失,此案最终诉外调解解决。

    熟悉邓慧芳的同事说,“一个案子如果到了她的手里,她有可能连做梦时都在想着怎么去办好”。是的,邓慧芳正是凭着这种过硬的工作作风和急当事人之所急,想当事人之所想的工作热情,使很多疑难案件在她手中迎刃而解。据不完全统计,在她担任女子调解庭庭长的三年时间里,共办理案件三百多件,其中敏感性强、社会关注程度大的上级交办案件近百件。

    去年,邓慧芳主办一起原告张某、陈某诉被告我市某院校劳动争议纠纷案件。该案两名原告是夫妻关系,在被告处从事锅炉、保洁等临时工作,张某达23.5年、陈某达16年。2008年两人向市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提出了与被告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支付双倍工资12800元、支付差额工资及赔偿金各14620元、缴纳社会保险等项仲裁请求,市劳动仲裁委员会认定两人部分请求超过仲裁时效且2008年5月1日以后是非全日制用工,将两人的仲裁请求全部驳回。后两人多次赴省进京到有关部门上访,始终没有结果。接案后,邓慧芳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到,被告某院校辞退的临时工作人员有近百人,大部分和张某、陈某同样情况。此案处理上稍有不慎,必然会引发集团诉讼甚至大规模上访事件。邓慧芳暗下决心,费再大的力气也要把这个案子调解解决。开庭前,她两次到原告张某、陈某的家中走访,四次找到某院校主管领导,最长的一次走访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她向双方讲解法律规定,讲明该案的利害关系。双方当事人被她敬业的精神感动,被告某院校采纳了她的建议,迅速召开了院长办公会,就包括张某、陈某在内的近百名临时工作人员辞退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确定了具体补偿标准和金额,并根据原告张某、陈某家庭生活困难的实际情况,同意给予两人适当的救助金;原告方也自愿放弃了诉讼请求,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这起有重大上访隐患的案件最终得以化解。

    如今,走上院领导岗位的邓局长更忙了,可她挂在嘴边上的话是:“忙点好,我喜欢这样的工作节奏。”二十三年里,她用执法如山的信念,化解了无数次的剑拔弩张;用忘我工作的实绩捍卫着法律的尊严,展现着安次法院法官的风采。

责任编辑:任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