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七旬老人献爱心 特困家庭脱困境
----安次法院“夕阳红”调解队自行调解一件婚姻家庭纠纷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0-03-18 09:25:00 打印 字号: | |

    今年的1月份,我院“夕阳红”调解队的队员们听银河南路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马某说:“东辛庄村的小信和小杨要离婚,原因是小杨有病,小信不给看,两人的日了没法过了”。办事处希望我院的调解队给调解调解。

    经过“夕阳红”调解队的队员们了解情况,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小信与小杨于2000年结婚,双方虽然都是再婚,但过的很和睦,小信原来收养过一个女儿,正在上小学,现在和小信的父母起生活,小信的父亲患有脑溢血后遗症,家庭所有开支都靠小信打工维持,生活非常拮据。2009年9月小杨又突然得了腰间盘突出症,手术费花了近5万元,都是小信七拼八凑从亲朋那里借来的,这么大的一笔债务对于原本就困难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生活陷入困境的夫妻俩难免绝望痛苦、争吵不断。

    看到原本幸福的家庭伤痕累累,调解队的大姨们痛心疾首,她们商议了很多种解决方案,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帮这个家庭渡过难关,婚不能离”。

    “夕阳红”的大姨们都已年近七旬,但她们工作的热情却让很多年轻人望尘莫及。她们先做夫妻双方的安抚工作,因为她们知道陷入困境的人最需要安慰,好让她们鼓起生活的信心。接着又找到小信与小杨夫妇的家人和亲朋,劝导她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两个人摆脱困境,这个过程中,她们了解到,小杨的父母都已经是80多岁的人了,照顾小杨非常困难,但小杨有一个姐姐,和她们的父母同住一个村,照顾小杨比较方便。第三步又找到小信打工的饭店,向他们说明小信的困境,并了解小信的工资情况,最后调解队的队员们还拿着小杨的住院票据又找到了市妇联等有关部门,反映小杨的生活困境,争取为她补上一份农村合作医疗,并为她们向民政部门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

    为这件事,调解队的大姨们不知跑了多少次,并发动了很多社会力量,终于使事情得到了解决。小杨现在在姐姐家养病,小信每月拿出工资的一半给小杨治病,另一半作为自己和老人、孩子的生活支出,小信表示等天暖和了,就把小杨接回家中,如果以后条件好点,就让小杨去康复中心治疗,曾经绝望痛苦的两个人又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用自行解决非诉案件的办法来化解社会矛盾是安次区法院“夕阳红”调解队的一项重要职能,像小信与小杨这样普通老百姓的家庭纠纷,调解队自2008年7月成立以来,已解决了200余件。去年,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调解经验交流会上,“夕阳红”社区纠纷志愿调解经验还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肯定。目前,在安次法院调解庭的业务指导下,调解队队员们解决纠纷的能力和技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她们都是七旬左右的老人,她们还在积极热情的发挥余热、回报社会、奉献社会,“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就是安次区法院“夕阳红”调解队的真实写照。

责任编辑:安次区法院